欢迎光临点石能源!
当前位置:
探索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模式,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在蓉开幕
来源:红星新闻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3-03-27 | 64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  为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,3月27日,天府永兴实验室在成都举办“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”。论坛采用报告会与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,共同探讨国内外前沿技术,聚焦科学问题,探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模式,促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。

      记者了解到,本论坛未来还将定期举办,计划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碳中和领域学术论坛品牌。

▲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现场▲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现场

天府永兴实验室是天府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四川省委、省政府布局建设的全国首家聚焦“碳中和”的实验室,依托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四川大学、西南石油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、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,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、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、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等重点单位共同建设。实验室坚持服务国家“双碳”战略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,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及资源禀赋优势,围绕清洁低碳能源、资源碳中和、碳捕集利用、碳汇与地质固碳、减污降碳协同、碳中和集成耦合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,致力于构建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。

大咖观点——

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:

全球要达到“双碳”目标,面临三大挑战

“截至2022年底,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承诺,目前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型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介绍,全球要达到“双碳”目标,正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、新能源关键材料产业供应链、碳中和路径约束下的生态环境演变三大挑战。

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,他介绍,目前全球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,50%目前尚未成熟;而根据科技部专家作的分析报告可以看出,目前中国现有的技术1/3仍然处于概念/研发阶段,1/3处于中试/示范阶段,1/3处于商业应用阶段。“所以目前我国还有2/3的技术需要继续研发突破。

新能源关键材料产业供应链方面,贺克斌表示,在所有可再生新能源电力中,光伏的度电材料消耗是最高的,还包括不少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,这些元素在未来也都面临着严重短缺的问题,可能会成为风电装机的制约因素。

▲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▲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

针对碳中和路径约束下的生态环境演变,他表示,“未来几十年,中国在技术选择上还有很大的波动性,这也意味着碳平衡的技术路径会进行剧烈的技术改革,将会对空气质量、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指标形成重大影响。”

贺克斌强调,因此需要一些定量模型来把控好技术改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“未来我们需要构建排放的动态评级模型,开发可靠的计算模型平台,以更好地反映中国实际情况,推动做好科学稳妥的决策。”

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:

“双碳”战略下可产生碳红利,创造大量就业岗位

“当前,国际形势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加速深化,能源需求总量仍处于上升阶段,碳中和之路道阻且长。《巴黎协定》温控目标面临多重挑战,气候变化形势严峻,能源行业脱碳刻不容缓。”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、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黄晶看来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,科技创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
“碳中和将导致整个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颠覆性变革,有挑战,也有机遇。”黄晶表示,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,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,比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难度更大,构建碳中和技术体系更具紧迫性。

▲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现场▲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现场

对中国而言,由于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,实现碳中和需要付出巨大努力,但同时也创造新的发展机遇,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,“在‘双碳’战略下,若应对措施得当,可产生碳红利,促进技术创新,驱动新经济发展,创造大量就业岗位。”例如,2021年,全球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达1270万。

“未来,碳中和或将带领中国也向‘换道超车’发展范式转变。”黄晶表示,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需要立足基本国情,在分析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展趋势的基础上,建立从低碳到零碳和负碳的技术体系布局与发展路线图,重视系统解决方案。同时,技术、政策、市场三方面需协同发力,共同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。


新闻资讯